欢迎您来到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图书馆! 2024-05-06 07:11:25 Monday

第一章 数字信息资源概述

来源: 教研室

 

引 言
 
    1.从事专业学习的需要
    2.开展科学研究、创新的需要
    3.提高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教育家就认为,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除了要接受传统的阅读、写作和数理教育外,还需要具有信息交流、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最基本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学会如何识别所需的信息、如何寻找、组织并能以明晰和有说服力的方式加以描述。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质教育委员会在1989年的年终报告中指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就具备了终生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不管碰到什么问题或作什么样的决定时,都能够发现必要的信息。
    作为大学生就应该具有这样一种信息意识: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活动的功能和作用;认识到信息对自己学习与科研活动的效用;认识各种信息源的价值和信息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对信息的积极体验,进而产生与学习和课余科研相适应的信息需求行为倾向;经常注意并搜集各种载体的信息,积极利用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种信息机构的服务。
 
一章 数字信息资源概述
 
    1.1 信息的涵义、类型与特征以及与信息有关的几个概念
    1.1.1信息
    我们每天听广播、读书、看报、看电视、打电话、上网等都是为了获取外部世界的某些东西,即信息。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每天都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我们对信息的概念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那么,什么是信息?关于信息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 100 多种。可以说,不同的学科,对信息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 
     美国《韦氏词典》:信息是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和知识。英国《牛津辞典》认为:信息就是谈论的事情、新闻和知识。
    可以说这两条关于信息的定义都是是狭义的信息定义,也是西方对信息的比较早的认识。我国对信息一词最早的认识可追溯到唐代李中的,《暮春怀故人》这首诗中。其中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对信息的认识也仅仅是音讯、消息。
    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界认识能力的增强,人们对于信息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当今社会信息不仅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消息交流,还包括了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指令转换,以及其他动物界、植物界信号的发出与交换等等。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信息: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的,是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象。
    我们将要讲的信息,是指人类能够接收和利用的那部分信息,即经过收集、整理、序化了的各类文献信息和社会信息,人们可以通过交流、传递、提问、查询、检索等方式去获取。
    因为在这里,如果我们不对信息的内涵和外延作一个界定的话,我们要查询、检索的信息就会过于宽泛,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操作。
    1.1.2 信息的种类
     信息的种类
    按信息的描述的对象来划分:
    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自然信息是指自然界中的事物变化、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存关系的反映。例如:作物长势、自然景观等。以及除去人以外的生物体的内在联系及其交往的反映。例如:遗传密码、不同动物的声音、动作姿势和气味等。社会信息是指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人的思想和情感、人与人之间联系及交际活动等。按照人类活动领域,社会信息又可分为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政治信息、军事信息和文化信息等。
    按信息的来源划分:直接信息、间接信息
    按信息的产生过程划分:原始信息、再生信息
    按信息的载体划分:口头信息、文献信息、电子信息
    口头信息是指各种渠道中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具有直接性、及时性、新颖性、随机性、非存储检索性等特点。大部分转瞬即逝,一部分通过文献保存下来(被记录或被录音),一部分存留在人类的记忆中。文献信息就是文献所表达的内载信息,是以文字、符号、声音、图像为编码,并经过人们筛选、归纳和整理后记录下来的人类精神产品。文献信息是一种相对固化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优点是易识别、易保存、易传播,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各种印刷型出版物和磁盘、光盘文献都属于文献信息。电子信息是以数字形式出版发行的信息资源,是当今发展最快、最具应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新型信息源。
    对信息的类型也有另外的划分方法,如:
    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语音信息、数据信息。
    按信息的出版类型可划分为图书、期刊、政府出版物、科技报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技术标准、产品样本说明书、技术档案等。
1.1.3 信息的特征
    信息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1.客观性和普遍性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是客观事物普遍性的表征。信息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普遍社会现象。
    2. 差异性 差异性是信息的意义所在。作为一种资源的信息必定是完全不相同的。这一点最早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尔丁格教授在 1966 年提出。信息的差异性是指人们对已经拥有的某一事物的信息做更进一步的需求时,意味着需要更详细的、不同的信息,而非原有信息的更多拷贝。
      3. 传递性 信息是依赖于信息源、信息传播途径和信息接受者三个方面而加以传递的。通过这种传递,信息才得以交流,对方才能获得新知。
    4. 时效性 这是和信息的新颖性相联系的,任何信息只有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才能发挥效用。一条及时的信息可能价值连城,使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一条过时的信息可能分文不值,甚至使企业丧失难得的发展机遇,造成严重后果。
   5. 可转换性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例如信息可以转换为语言、文字、图像、代码、电信符号等。各种信息载体形式又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6.共享性 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利用表现为占有和消耗。当物质资源或能源资源一定量时,各利用者在资源利用上总是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即你多我就少。信息或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存在上述竞争关系。例如,某人阅读了一本书,他从这本书中获取的知识内容(或称信息量)并不会因为其他人已经阅读而受到影响,也不会对要阅读这本书的其他人产生影响。所用利用者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的竞争关系,可以同等程度地享用同一种信息资源。当然,共享某一份信息资源并不意味着每个利用者从中所获取的信息量是相等的。获取信息量的多少要取决于利用者自身的能力、素质。
   
    1.1.4与信息相关的几个概念及其关系:
    知识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 的表述: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美)丹尼尔.贝尔 知识是对事实或思想的一套有系统地阐述提出合理的判断或者经验性的结果,它通过某种交流手段,以某种系统的方式传播给他人。
    知识与信息的区别:
    信息不等于知识,只有将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信息经过加工,上升为对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这种再生信息才能构成知识。也就是说 ,知识是信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举个例子:今天气温是0。C(信息而非知识)水在0。C以下结冰 (既是信息又是知识)
    情报
    情报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具有特定传递对象的特定知识或有价值的信息。它是人们在特定活动中产生的、秘密的、专门的、新颖的信息,反过来又服务于特定对象。如军事情报、国家安全情报、科学技术情报、经济情报、竞争情报等。它具有动态性、消息性、知识性、决策性等属性。
    特定的时间是强调情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必须快速传递。
    特定的对象是说明情报与知识信息不同,不具有强烈的共享性,情报对象是明确的,现实的;而知识信息的对象则是模糊的,潜在的。
    情报与信息的区别:
    信息在特定的时间内被特定的人需求时才成为情报,也就是说情报是从信息母体中剥离出来的一种被激活了的信息。
    信息、知识、情报的关系
    知识、情报都是特殊的信息。从逻辑上看,信息、知识、情报三者的概念之间是相容关系。具体来说,信息与知识、情报之间是属种关系,信息是属概念,知识、情报是信息之下具有交叉关系的种概念。
  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文献著录总则》: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视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文献信息
    文献信息是以文献符号系统记录在文献载体上的知识和信息。文献信息就是排除文献物理载体而对文献内容的指称。
    零次文献:口头传输或者是不正式的记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一次文献: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二次文献:是把大量的、分散的、无序的一次文献收集起来,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便于查找而形成的文献。包括目录、索引、文摘等。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分析、归纳、整理,进行概括、论述,重新组织、加工提炼成文字,可供人们了解某一学科或专题的进展,了解其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文献。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评论、述评、进展、年鉴、专著、指南等。
    

       
思考:
   1.信息与知识、情报的区别
      2.什么是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